2007年12月2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值得期待的“草根奖”
张传发

  23日上午9时,第三届“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”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。当全国首个民间“孝敬父母奖”的设奖人、浙江省德清县农民马福建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获奖证书和奖杯时,这位50岁的憨厚农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。据了解,德清县民间奖建立后,已在基层群众中挖掘、培育、树立各类先进典型1000余人,今年德清已经有两名民间奖的设奖人赴人民大会堂领奖(12月24日《解放日报》)。
  “孝敬父母奖”、“天荣环保奖”、“立玲残疾学子励志奖”、“正良外来人员风尚奖”、“燮荣见义勇为奖”、“溪水交通安全奖”……德清这些“草根奖”之所以能在道德建设工程中如此闪亮,亮就亮在“百姓参与”。
  精神文明建设不光是文明委及其办公室的事,也不光是各地各单位领导者的事,应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是“人间正道”。可是多少年来,说起“精神文明建设”,设机构、配人员、下文件、设奖项,总是“自上而下”的,有些地方总是“上头热,下头冷”、“一阵风”。
  所以,德清这种“草根奖”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来说,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创新——“百姓设奖,百姓颁奖,百姓得奖”,使“讲文明,树新风”让老百姓“看得见,摸得着”。
  有道是,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”。虽然马福建等人设立的这些奖项不大,获奖者得到的奖金也不多,但“奖金不大触动大”,千余名身边的道德模范的号召力是巨大的,民间奖的设立者更是身体力行做表率。就拿马福建来说,设立孝敬奖第二年,他把自家一幢3层楼房腾出来创办了老年乐园,供村里老年人养老。如今,这里已经入住130多位平均年龄80岁以上的老人。
  另一方面,民间设奖,政府有为,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性互动。可以肯定地说,没有当地有关政府部门的高调支持和鼎力相助,德清县民间奖也不会形成如此之大的影响力。也正因为如此,马福建在获得“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”大奖之后,会在第一时间向德清领导报喜。